“优师计划”师范生培养方案特色内容指南
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依据,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载体。为做好“优师计划”培养工作,切实提高培养质量,相关院校要结合“优师计划”师范生的群体特征和发展需求,基于师范生培养方案共性要求,在培养目标、毕业要求、课程结构与内容等方面作出有针对性的特色化安排。
一、培养目标
培养目标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充分体现国家要求、地方需要和学校定位。要基于需求调研加强论证,突出扎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爱生乐教的教育情怀、宽厚扎实的知识基础、全面综合的育人能力等核心专业素养。
二、毕业要求
毕业要求要体现培养目标的定位与要求,并在培养过程中分解落实。围绕师德践行、教学实践、综合育人、自主发展等方面,结合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校情、学情及教学实际,突出德育为先,加强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,重点要求“优师计划”师范生具备扎实的专业(领域)知识基础和突出的现代化教育教学能力,能够因地制宜开展教育教学、组织管理班级、进行家校沟通,主动进行教学反思、研究实践问题并不断改进。
三、课程结构与特色内容
在合理设置通识教育、专业(领域)教育、教师教育(含教育实践)课程结构的基础上,围绕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,结合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育实际,重点体现以下特色课程内容。
模块 | 特色内容建议 | 特色内容学时建议 |
通识教育 | 增设乡村振兴相关课程,包括习近平总书记关于“三农”工作的重要论述,乡村振兴相关政策解读等。强化榜样引领,特别是全国教书育人楷模、优秀特岗教师等的先进事迹,优秀校友前辈教书育人案例等 | 不少于 16学时 |
专业(领域)教育 | 结合专业(领域)特点,丰富特色专业(领域)教育内容,设置跨学科(领域)课程 | 自定 |
教师教育 (含教育 实践) | 增设乡土教育专题课程,包括乡土中国与乡村教育,乡村教育理论、策略与方法,定向培养地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,乡村儿童青少年心理,乡村教师领导力提升等 | 不少于 16学时 |
组织城乡“双实践”:包括优质中小学校教育教学观摩与实践,以及欠发达地区教育调研与实践等 | 不少于 18周 |